17项政策 514个项目 完成投资96亿元 青海文旅复苏“成绩单”亮眼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青海文旅行业而言,更是一场“逆风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青海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迅速按下“暂停键”,谨慎按下“重启键”。

  期间,青海出台17项政策,实施514个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一系列实举措、硬措施,释放出积极信号,让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企稳回暖中稳步前行。

 500余项文旅活动相继开展

  去年,我省先后举办了惠民消费季、冬春季文旅等活动500余项,在7个国家和地区线上线下推介青海文化旅游资源。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28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命名191家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评定440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民间工艺师。全省6385家文旅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文创产业发展带动文创产品研发,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累计带动10.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文旅消费优势凸显,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12个县(市、区)晋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景区晋升省级旅游度假区。

  此外,我省策划梳理17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有不少成为热门“打卡地”,消费“成绩单”持续刷新。去年1至10月,我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5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75.98亿元。

青海“网红”打卡地承包“热搜”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然而,青海却逆流而上承包了大大小小的“热搜”。我省以“讲好青海故事”为着力点,持续打造的“大美青海旅游生态高地旅游净地”品牌越来越亮。

  以东台吉乃尔湖、翡翠湖等为主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景区从之前的默默无闻一下成了青海旅游市场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黑马”。据省文旅厅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省内游客旅游目的地排名前三的是海东、西宁、海南藏族自治州。省外游客旅游目的地排名前三的是西宁、海东、海西。

  很多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去年,青海的旅游市场一下子“火”了。据抖音、快手等平台数据显示,“大美青海”话题总阅读量近13亿人次,全网搜索数据月增长速度在27%以上,全国排名靠前。

  据省文旅厅数据显示,携程平台青海目的地搜索热度大涨200%,上海赴西宁国庆机票搜索热度上涨307%,全国跨省游目的地人气排行榜和游客增速我省位列前10名,“十一”自驾游西宁租车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青海已成为年轻游客“跨越大半个中国”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选目的地。

非遗“软实力”创造“硬经济”

  非遗是文化软实力,但同样也可以创造“硬经济”。

  去年,我省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增长极,15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名传承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原大放异彩。

  据了解,过去一年,我省实施青绣“八个一”工程,30万绣娘用老手艺绣出了新生活。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各类展演活动26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00余万人。18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现产值4320万元。

“线上+线下”让公共服务“活”起来

  近年来,我省群众文化生活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从小群体发展到大众化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我省“线上+线下”新模式更是打开了公共服务新方式。52个图书馆、55个文化馆线上线下服务惠及800余万人次,28个博物馆线上线下参观2600万人次。

  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优秀节目网络展演等活动,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去年,全省举办重点群众文化活动80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1000余万。

  为凝聚决战决胜正能量,我省创排120余个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充分展示黄河·河湟文化内涵,使其广为弘扬、深入人心。其中,现代京剧《七个月零四天》等5部文艺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全省各类文艺院团演出6115场,参演人员达27.4万人次,线下线上观看人数达753.43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海西州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入选国家201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湟中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我省牵头推出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年度重点展览项目。“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展”双获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在青海文物史上尚属首次。

“数字文旅”收获云游新体验

  去年一年,随着“互联网+文旅”的深入推进,我省通过整合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9类文旅资源,构建了旅游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文旅行业管理、景区客流监测等4类分析系统,形成了文旅资源统计、文旅数据统计、文博数据统计、文旅产业扶贫、旅游景区运营、自驾旅游路线、公众评价分析等8项数据功能,建成了省级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为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文旅发展趋势提供了支撑。这一举措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省制定了《青海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全省互联互通、共建互享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线上云直播的方式,与韩国展开了别开生面的文旅资源推介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互联网与台湾文旅界交流互鉴,共同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与韩国共同探讨文化、旅游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谋发展促合作。

QINGHAI CHINA YOUTH TRAVEL AGENCY

青海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走遍高原情难忘,青旅相伴每一天,青海旅游更精彩!